邹城
邹城简称“邹”,古称“邹鲁圣地”。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称誉,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山东省文明城市。

邹城历史文化悠久,邹城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境内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10个景点。资源能源丰富。境内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1亿吨以上,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电力总装机容量536万KW,年发电量达310亿千瓦时。交通区位优越。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穿东西,京沪高速铁路穿过城区东部,104国道、京台高速等10余条公路干线遍布全境;境内白马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水上运输可直达苏、沪、浙一带。
邹城市坚持“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的目标定位,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高端化,努力建设产业发达、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的和谐幸福新邹城,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邹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甲类对外开放地区和旅游胜地。境内地形地貌复杂,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形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旅游体系,为现代生活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现有各类文物古迹517处。其中:古遗址175处、古墓葬107处、古建筑132处、石窟寺及石刻33处、近现代史迹及其他7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11处,邹城市文物保护单位35处。各类珍贵文物15000余件。驰名中外的“四孟”(孟庙、孟府、孟林、孟母林)古建筑群布局严谨、雄伟典雅;南北朝时期的“四山”(铁山、岗山、葛山、尖山)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历史文化名山峄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明鲁荒王陵,是山东省最大的地下宫殿。邾国故城,承载着邹城的悠久历史。邹城文物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山·水·圣人”为主要特色的五大旅游景区,其内涵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交通便利、设施齐全,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
邹城市历史悠久,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邾国(邹国),一直保留邦国时代的余晖,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见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先后诞生了具有民主思想的邾文公、至圣孔子、亚圣孟子,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古代良母——孟母、有“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丞相韦贤与韦玄成、有“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丞相匡衡,西汉著名偱吏(清官)龚遂,东汉末年反专权斗士张俭、政论家仲长统以及“建安七子”之冠王粲,、魏晋医学家王叔和、明代侠女神捕铁飞花(曾有《女神捕》电影、电视剧热映热播),民国时期国务院总理靳云鹏等。孔子、秦始皇、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赵孟頫;乾隆等也曾到过邹城,留下诸多诗词文赋,为邹城灿烂的文化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