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支持媒体:正在加载...

首页>2014春季巡展专题 >> 巡展城市 

襄阳

    襄阳是湖北省的第二大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湖北除武汉之外的经济,教育,文化和体育的中心。位于湖北西北部,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


    襄阳自古分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阳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分别设襄城区和樊城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
    古襄阳战略地位重要。《读史方舆纪要·湖广方舆纪要序》称:“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明史》记,太祖尝与徐达、常遇春论襄、汉形势,谓曰:“安陆、襄阳跨连荆、蜀,乃南北之襟喉,英雄必争之地。
    襄阳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炎帝神农氏、汉水女神等神话传说的重要发源地和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襄阳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春秋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近几年,全市大力开发了国家名胜风景区——古隆中风景区,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当年写下脍炙人口名作的仲宣楼以及明王府、昭明台,开辟了岘山自然风景区、檀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风景区。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王维的《汉江临眺》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东南约15公里处,襄州区东津镇鹿门山。据县志载“汉建武中,帝与习郁俱梦见苏岭山神,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
    鹿门寺初建时规模宏大,秀丽壮观,历代名僧常来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间最为兴盛。鹿门山群峰环峙,林密石怪,汉唐以来为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著名诗人孟浩然、张子容、白云、王迥等都曾在此地隐居过。全国各地不少名家才子到此相聚,成为当时的一个文学艺术交流中心。自唐以来,留下众多的瑰丽诗篇。汉末名士庞德公不受刺史刘表数次宴请,携家登鹿门山采药;孟浩然宦场失意幽居鹿门山,吟咏山水自得其趣;晚唐文学家皮日休也曾幽栖鹿门……因此,世称“鹿门高士傲帝王”。明景泰年间(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并供其像,以示纪念。